「 無界西溪茶室 」 坐落于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。西溪,占地面積11.5平方公里,這里“曲水彎環,群山四繞,名園古剎,前后踵接,又多蘆汀沙溆”,是一個集城市濕地、農耕濕地、文化濕地于一體的國家濕地公園。茶室改造前存在著不透光、封閉和建筑老舊等問題。設計師沈墨和陶建浦在與業主溝通和對茶室的了解分析后,他們希望能夠打破傳統,同時又保留傳統,達到文化與建筑的共生目的。正如客戶所希望的那樣 ——“一個用風景讀客的地方”。設計師在保護傳統柱梁結構的基礎的上,為設計做了減法,采用了大落地玻璃,露出建筑本身的骨架,入口處的大玻璃盒子代表了一個無形的界限,既將四周景色與室內空間相互打通,又增強了采光性與通透性。走入其中,有種虛實之間交錯之感,頗有佛法中“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”的意味。
設計師將格子巧妙地劃分成了繁體的“無”字,在空間中更加凸顯出無界的品牌文化。在前廳的另一側做了一個山水的景觀,放上一把古椅,一臺燭燈,頂面懸空著一根來自周圍樹木的樹枝,當燈光照射時,白墻上便展現出曲折蜿蜒的投影,西溪美麗景色在室內得到延續,也是無界的理念體現。為了讓立面自由,白色的墻面、玻璃面、傳統木柱之間保持著一定距離,像是某種精神上的對話,產生了距離美。庭院兩側的景觀茶空間由原本的儲物間改造而來,將原本的空間打通,做了一個外擴的處理,放置一把椅子可以隨時觀賞室外的風景。
茶室中有著一間大型會議空間,可以在此開設會議、論壇進行交流。品茶觀景,讓會議變成是一件怡然自得的事情,模糊了規則的邊界,也能讓思考更加具有效率和意義。每間茶空間的設計根據不同的景觀環境量身打造,此處的茶空間被一片竹林包圍,同時又融入了一點當代元素,古與今的無界對話,席地而坐,享受在竹林中暢談品茶的樂趣。在空間設計中,盡量將畫面留白,用自然植物作為點綴,一切都來源于自然,這樣的空間才更加純粹、和諧。餐廳設計概念是把一個“玻璃盒”置入竹林風景中,自然與空間結合地淋漓盡致。體現出了傳統與現代共生,人建筑與自然共生的理念。